读《简爱》有感

时间:2025-07-28 17:17:09
读《简爱》有感汇编15篇

读《简爱》有感汇编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简爱》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简爱》有感1

大多数喜欢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写《简·爱》只是为了这种挥之不去的感觉。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动荡不安的19世纪中叶的英国,当时思想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在《简·爱》中,女性独立的思想最为渗透。让我们想象一下,简·爱的独立会在她的童年时代被他人的树篱所扼杀;如果她没有那种独立性,她就会和罗切斯特、她的妻子和女儿住在一起,开始一种有钱有势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种纯洁,简·爱现在就不会在我们手里了。这是经典的感人眼泪。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相爱——那就是她独立的人格和振奋人心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一步能单独独立吗?我不这么想。毕竟,妇女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毅然决然地离开罗切斯特一样,它需要勇气和“风是光明的,水是寒冷的,坚实的土壤永远消失了”的勇气。我认为这应该是走向独立的最关键和决定性的步骤。然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固执而独立的性格。所以她是一个成功快乐的女人。

《简·爱》已成为独立女性的经典之作。我希望在阳光下,更多的简·爱会从花里出来,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漂亮还是平庸,她都有一颗完美的心和一颗饱满的心,能够独立的生活和坚强的性格。

读《简爱》有感2

这本书以简·爱的几句话开篇,引出简·爱这位奇特女子,并通过这位女子平凡的、奋斗的一生中的一些事迹来体现这位女子敢于抗争,追求正义、平等,心地善良,自尊自重,追求独立人格等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从中穿插了笔者的所感所悟。

“难道就因为我贫穷、地位低下、相貌平平而且身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一颗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的一样丰富,我的心也和你的一样充实。”相信看过《简·爱》这本英国文学史上经典著作之一的人对这几句话并不陌生。那是书中男主人公罗切斯告诉简·爱,说他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并要求深爱着他的简·爱继续留下来当家庭教师时,简·爱拒绝的答语中的几句话。这是简·爱的平等宣言,也体现了作为一名女性的尊严。

的确,一个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样貌等外在的东西,但是每相貌美丑等来决定一个人的贵贱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应凭一个人的地位高低、财富多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由自己决定。简·爱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不因自己贫苦的出生,普通的外貌而抱怨不已,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获得了她渴望的平等与真诚的爱情,过上了她想要的平静与安定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名女子,她称不上漂亮,还在人群中一抓就是一大把的那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却以她那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也征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她平凡而又历尽坎坷的一生中,她敢于抗争,追求正义、平等,心地善良,自尊自重,追求独立人格。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美丽的心灵,也意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美:不依附任何人生存,靠自己的努力与能力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美貌只是一时的,应用一颗美丽的心去征服他人。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面对恶势力与不公平,我们是勇于反抗,还是忍气吞声。令人赞赏的是寄人篱下的受尽委屈和不公待遇的瘦小的简·爱选择了前者。面对长得又高又大的表兄约翰·里德的暴打虐待,曾习惯服从他的简·爱终于忍无可忍,勇敢地站起来进行自我保护,与他抗争,骂他是“残酷的坏小子”“像个杀人犯,向虐待奴隶的工头,像那些罗马暴君”,还打得他大声嚎叫。然而原本是受害一方的简·爱却因此而被关进了恐怖的红屋子,在那里,简·爱在恐惧的同时,想到了舅妈里德太太的憎恶,她儿子约翰的虐待蛮横,她两个女儿的傲慢冷漠,佣人们的偏心,意识到了自己在盖茨黑德府是处于多么低微的地位,对于现实的清醒和痛苦的认识使她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呐喊,并认识到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正是她骨子里那股强烈的反抗意识,使得她在进入洛伍慈善学校后化身为追求正义的使者。当好友海伦·彭斯受到心存偏见的老师斯凯切德的责难和体罚时,她为海伦打抱不平,满腔的怒火熊熊燃烧着。当海伦被罚戴着一块写着“邋遢”的纸牌时,简爱等老师一走,就“奔向海伦,一把将纸板撕下,一下子扔到了火里”。她用行动来表达了自己对恶势力的不满,是何等敢作敢为的一个女子啊。她追求平等、正义,勇于抗争,一如她对海伦所说的那样的“别人善待你,你也要善待别人”“如果我们无缘无故被打,我们应该狠狠地反击”。虽然简·爱多受磨难,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平她善良的本性。小时候受尽舅妈里德太太的折磨,简·爱曾说世界上最恨的人是她舅妈,还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叫她舅妈,长大了也永远不会去看她舅妈。可当她知道里的太太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时,她曾经对里的太太的满腔怨恨和反感都烟飞云散了,对她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占据了上风,去探望并原谅了她曾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而里德舅妈在简爱好言安慰她时仍是恶言相对,简·爱虽痛心也还是担心着她的身体。没有一颗善良的心的人是不会对他人怀有仁慈之心的。简·爱嫉恶如仇,勇于反抗,却也自然率真。她毫不掩饰自己对里德太太的厌恶,说她是个“狠心的坏女人”。即使如此,她在得知里德太太病危时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自己曾无比憎恨的人。说到这,不得不提到书中另外一个人,那就是简·爱的好友海伦·彭斯——一个和简·爱同样善良的女子。海伦无论受到任何责难和体罚,都会淡然处之。简·爱则认为被罚很羞耻的一件事。海伦却对简·爱说:“命中注定该你忍受的事,你要说忍受不了,那就是软弱和愚蠢的。”简·爱当时不理解这种叫人忍耐的训诲,但还是感觉到海伦看待事物的眼光是她所没有的。当时看到这些话,我也很不理解是什么能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就有着如此的忍耐精神和容纳百川的气度。但我觉得海伦博大的胸襟应对简·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否则那次简·爱遭到布洛克赫斯先生的诽谤和体罚时,就不会因海伦望向她时眼里闪出的一道奇异的光芒而制住了正待发作的歇斯底里。而在很久以后,简·爱对待里德太太的态度和举动不也印证了海伦对她说过的《圣经》中的以德报怨吗·童话故事中善良的女子不管经历多少磨难,总会得到王子的青睐,最终会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希望心地善良的简·爱最后也会得到属于她的幸福。但幸福不是垂手可得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和争取才会得到幸福。简·爱没有花容美貌,没有家财万贯,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这并不妨碍她获得美好的爱情。因为爱情不是靠美貌、财富、地位堆彻起来的。爱情要的是两情相悦,心与心的相通。爱情里 ……此处隐藏12310个字……饱尝了人世间的薄情寡义,于是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报复的种子。她用她仅有的所能表现出来的方式,进行着自卫和反抗。

幼苗浸泡在药水中,不是枯萎就是它的本身也会蕴含有毒素。

“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道路。如果没有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处罚是不会有任何益处的。”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

在简·爱居住的盖茨海德府里,简·爱就是在没有疼爱的环境中生长着的。她穷,她丑,她没有地位,没有人疼爱她,没有人尊重她。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小简·爱就是在无爱的状况下,养成了强烈的自尊心。

简·爱的自尊,伤害了舅母的自尊,两代人产生了激烈的冲撞。舅母就把简·爱交给了洛伍德学校的负责人勃洛克赫斯特先生,让他把简·爱带到慈善学校去接受管教。舅母没有忘掉的是,在勃洛克赫斯特先生面前,把自己的善良和简·爱的无赖、爱撒谎等的恶劣品质变本加厉的倾诉出来。

因此,简·爱在到学校的头一天,集体见面的时候,勃先生就把简·爱这些所谓的恶习统统的绘声绘色的说出来,并且还当场惩罚简·爱站在学校空地的中间凳子上。

除了这些,勃先生还让所有的学生、老师、学监都不要和简·爱说话、玩耍。

简·爱崩溃了的时候,谭波儿学监来到了她的身边。

“我是特意来找你的,简·爱,我要你上我屋里去。”

“都过去了吗?”她低头瞧着简·爱的脸,问,“有没有把你的悲伤全都哭掉?”

“我怕我永远哭不掉了。因为我是冤枉的。现在你,还有别的人,都会以为我很坏了。”

“你自己证明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就会把你看成是个怎样的人的,我的孩子。继续做个好姑娘吧,你会让我们满意的。”

“我会吗,谭波儿小姐?”

“你会的。还有,简,你知道,或者至少我要让你知道,当一个人受到控告时,总是允许他为自己辩护的。现在人家指责你撒谎,那你就在我面前尽量为自己辩护吧。把你记得的情况如实说出来。不要添油加醋,也不要夸大事实。”

“好的。你说的劳埃德先生我有点认识。我要给他写封信,要是他的回信跟你说的一样,那就要当众为你洗清一切罪名。对我来说,简,你现在就是清白无辜的了。”

“芭芭拉,”谭波儿小姐对前来的女仆说,“我还没吃过茶点,把茶盘端来,给这位年轻的小姐加只杯子。”

一种爱的行为总会让对方得到一种爱的感受。小小的简·爱在谈到那天晚上,谭小姐对她的关爱时这样说道:“那天晚上,我就像享用山珍海味似的饱餐了一顿。而在这盛情的款待中,同样让我感到莫大愉快的,还有女主人看着我用她慷慨提供的美食填饱辘轳的饥肠时,脸上露出的那种满意的微笑。”我们播种爱吧,它总会有收获!

谭小姐尤为让人敬重的是,她写信给劳埃德先生,并在收到回信后,召集起全体师生,宣布说,对简·爱的种种指控已经做了调查,现在她很高兴地可以告诉大家,简·爱是无辜的,对她所加的一切罪名都已经得到彻底的昭雪。

于是老师们纷纷前来和简·爱握手,吻她,同学行列中也发出一片高兴的嗡嗡声。

爱心和爱的行动,无声的打开了缚在简·爱身上的枷锁。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好或坏的评判。”卢梭这样说。当我们遇到儿童表现不好时,或者听到儿童有什么不好的事迹时,我们扪心自问,能像谭波儿小姐那样身体力行,搞清原委,倡导正义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人类本性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在我们努力协调意见的分歧时,应当抛弃偏执与意气用事;我们的判断不应当被花言巧语蒙骗,也不应被个人私利扰乱。”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说法正好被谭波儿小姐的做法所印证了。

简·爱遇到了谭波儿小姐,为她洗去了冤屈,让她堂堂正正的做人。本来小简·爱的灵魂是在天上飘荡的,现在被爱拉了回来,同时也让她在心里储满了爱的种子,这些种子在她以后的生活土壤中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朵。

谭波儿小姐是一位优秀的尽职尽责,并且把爱贯穿在教育始终的人。“当教师把一个学生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先生这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孩子再小,但是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着自己的心思和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人”来看,不要轻视他,也不要高视他。

我们在培养挖掘孩子们的智力时,应当首先开启的是孩子们的道德品质的门扉。“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孩子靠良心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

学校师生用自己的爱,让简·爱体会到了被爱,体会到了真情。因此也焕发了她自己的学习热情。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因此,小简·爱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吸收着,在这单调的学校生活中,她品尝了知识的清冽泉水。

“如果不去加强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只有在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情感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话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在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旅途中,都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爱,我想——信任是最好的爱。

读《简爱》有感15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简爱》的书,对此我深有感受。

这本书是由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女孩,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平等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简爱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简爱在舅母家生活得十分不好,从小受过表哥的掌打脚踢,就连仆人也看不起她,不喜欢她。就在表哥又一次打她时,她开始了反抗。后来他去上了学,又做了家庭教师,还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我对这本书的感悟非常大。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在那个时代,男女地位不平等,但一位一出生就十分不幸的女孩儿,却在一次受到欺凌时,做出了反抗。她性格直爽、开朗;她不断追求自己的爱;她勇敢地追求平等与自尊。她是一个有自尊、智慧和不平凡的女性,更是我们的榜样!

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位好女孩儿是怎样的。

我爱这本书,我爱的不只是这本书引人入胜,让人越看越想看的内容,更多的是简爱的直爽、开朗的性格,和不断追求自己的爱与平等和自尊的精神!

《读《简爱》有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