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时间:2025-10-29 21:10:10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永久的生命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常识。

2、采用朗读法,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风格与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4、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以前学过哪些与母亲有关的文章?(提问后师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可能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最后我们都会明白的。因此,从古到今,无论是谁,都对母亲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的,我们的未来是她撑起,我们有理由来歌颂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在90高龄写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悔”是后悔自己做错事,“永久”是说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点明悔恨的程度,题目点明文章写作内容。

2、作者:季羡林(1911—20xx),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他翻译了印度迦梨陀娑的著名剧本《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

3、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90岁高龄,应《光明日报》记者邀请,写了这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此文记叙的是他童年时代的生活,他的母亲死于他上大学期间。未能对母亲尽孝成了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成年后却无法尽孝。因为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作者,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

4、学习生字:

唾手可得(tuò)孤苦伶仃(dīng)赖以(lài)馍馍(mó)掰(bāi)幸福(fú)够呛(qiàng)恃(shì)蹭(cèng)懵懵懂懂(měng)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点题,“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第二部分(3—9):记叙“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第一层(3—5):概述家庭基本情况。第二层(6—8):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第三层(9):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

第三部分(10、11):篇末扣题,揭示“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作者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结果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果。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怎样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

1、记叙文的标题往往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善于透过表象,展开联想,就是由此及彼,抓住客观事物、现象间的各种联系和微妙的类似,从而发掘出人物的精神美和事件所蕴涵的哲理美。

2、整体感知,善抓点题句。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对文本仔细琢磨,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主旨来思考,切不可脱离文本,脱离主旨,从字面上去死抠。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明确: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明确: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三个“最”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三个“最”既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又写出了对母亲的愧疚感时刻在心头。

5、第2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的中心句。开篇点题,给人留下悬念。

6、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俯首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很多。也说俯拾即是。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细读品味

3、4自然段

(1)、让学生阅读第

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明确: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3)、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明确: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4)、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明确: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离开过家乡,特别是结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面了。她把毕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这个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2、细读品味5—9段:

(1)、让学生细读5—9段,掌握其内容。

(2)、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明确:“‘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 ……此处隐藏16658个字……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重点在于,怎么样才能结合文本,回归教材,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是设置本环节的主要意图。

(六)、拓展延伸

请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提示:对联、小诗、横幅或一句话,等等。)

(联系学生写这方面的能力)

设计意图:前面训练了学生读的能力,说的能力,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其写的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也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现。

(七)、小结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这样说过: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八)、作业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生命”二字)同学们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样的?(学生众说纷纭)。有的学生说生命是多彩的,有的说生命是神奇的,有的说生命是伟大的,还有的说生命是脆弱的,我想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对生命的感悟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严文井先生对生命又有怎样的感悟!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2005年),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积累词语,学生注音并解释意思。

臼齿 茸毛 蔓延 凋谢 洗涤 兴味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思考一下这篇散文和前两课的《背影》与《白杨礼赞》的类型有什么不同?预设:这是一篇哲理散文

2、请找出与标题中“永久”意思相近与相反的词语。

预设:永久相近的词:短暂,有限,凋谢

永久相反的词:不朽

3、为什么说生命是短暂的?(提示:找关键语句)

预设:因为人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这是从个体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的。

四、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揣摩作者是如何阐述生命是永久的?先从文中找依据,并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加强理解。

小组代表一回答:

因为生命自身是神奇的,它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像小草一样顽强,生生不息,就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长相。

教师补充: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对生命自身的神奇的理解也非常到位。那为什么要提到小牛犊呢?因为小牛犊代表了新生的生命力,它蹦蹦跳跳说明了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小组代表二回答:

生命的永久还表现在生命是充满希望的,虽然个体是的生命是有限的,就如第三自然段中说到:它就像不知疲倦的过客一样,它可以不断的蔓延,就像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生命传给我的下一代,一代一代不断的繁衍生息。整个生命是不会消失的。

教师补充:这是从生命的整体来说的,正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里写到: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要因为一花的凋落而伤感整个春天。

小组代表三发言:

生命创造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是永久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第四段末写到:“要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正如鲁迅先生虽然去逝了但是他的作品却永远熠熠发光。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的暴行而灭绝,反而会凝聚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我们伟大的中华儿女是打不倒毁不掉的。

是呀,一个人的肉体可以逝去但是他创造的价值却可以永存,就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命的牺牲本身就是有意义的。1956年我国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朝鲜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将近18万英勇年青的志愿军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这种视死如归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但是那些侵略者们却视人民如蚁蝼,视百姓如草芥。正如臧克家《有的人》里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师生一起深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碌碌而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那你将如何度过你的生命?学生预设:

1.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2.拓宽生命的厚度,做有意义的事,为社会做贡献。

3.珍惜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

4.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中的曲折和坎坷。

六、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涤(dí)   松懈(jiě)    兴味(xìng)

B.牛犊(dú) 点缀(zhuì) 茸毛(róng)

C.遵循(xún) 凋谢(tiáo) 卑微(bēi)

D.不朽(__ǔ) 震颤(zhàn) 蔓延(màn)

2.本文先写生命的短暂再写生命的长久并热情赞美生命,这是什么写作特色?3. 请以“生命是——,我们应该——”为例句补充完整。

七、课堂小结:

生命珍贵,对于个人而言是短暂的的,但是从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短暂,我们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八、布置作业

1、必做:搜集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选做: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无情肆虐着以武汉为重点的全国人民的健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一位位“最可爱的人”挺身而上,护佑国家。作者如果健在,经历了此次疫情后会用它优美深邃的文笔写出怎样关于“生命”的赞歌呢?200字左右小练笔

热爱生命(节选)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九、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