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

时间:2025-10-24 13:24:19
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

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XX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xx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

29、掌声

忧郁──爱──开朗

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课文。

2.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边玩边想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爱玩,是你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在玩中有什么体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此处隐藏22627个字……需要指导信封的格式和要求,让学生自己寄信。家中有电脑的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给李阳同学的一封信》,了解书信的写法和格式,学习抓住家乡与众不同的风景、风俗等,介绍家乡一两方面特色的写法。

(2)通过组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善于搜集资料,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能借鉴“例文”的方法,学会写书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以自选书信内容。

(3)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并注意详略得当;

3.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4.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阅读例文,指导写法。

1.轻声读例文,思考:这封信作者着重介绍了家乡的什么有特点的事物?记叙了哪些材料?

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在写一两个特点的时候,要根据材料的生动性,安排详略。

5.再读例文,思考:在详写的内容中,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结:在写作时,要记叙活动或场面,要写好过程,过程要完整,要选择一个场面具体写。

板块二:交流体验,确定内容。

1.提示:课前,我们开展了一次“我的家乡”主题收集活动,大家都搜集了家乡的不少资料,现在我们展开交流吧。

2.组织交流。

3.选择一两个特色,确定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写作内容)

板块三:进行习作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信的格式。

第二课时

板块一: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板块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板块三:尝试修改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练习3》

1.文本解读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一是处处留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一些读书记号,并以《说勤奋》为例练习使用读书记号。同时学习两则读书名言,领会读书的意义和好处。二是读读背背。积累描写山水景色的成语,诵读歇后语,读中感悟它的特征。三是写好钢笔字。观察

第二课时

板块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你知道其中哪些成语的用法?举个例子。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望洞庭》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歇后语,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8.小结: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它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9.默读歇后语,思考:你能理解它前后的意思之间的联系吗?

10.齐读。

11.出示应用练习,尝试填空:

(1)虽然周瑜想出种种办法陷害诸葛亮,但是最后都xxxx。

(2)姐姐恼火了:“我教的再认真,你却一点儿都不认真学。难怪你到现在还是xxxx呢!”

(3)包公的人品,那真叫xxxx,难怪广受后人敬仰呢!

(4)“哼,他来看我,那还不是xxxx呀!”大伯愤愤地说。

12.齐读歇后语。尝试背诵。

板块二: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根据歇后语的前面一部分,说出后面的一部分。

卢沟桥的狮子,xxxx;姜太公钓鱼,xxxx。

外甥打灯笼,xxxx;山中无老虎,xxxx。

泥菩萨过江,xxxx;亡羊补牢,xxxx。

狗咬吕洞宾,xxxx;千里送鹅毛,xxxx。

猪八戒照镜子,xxxx;鸡蛋碰石头,xxxx。

3.布置作业:

(1)默写成语和歇后语;

(2)搜集同类的成语和歇后语。

第三课时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师生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生表演: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2.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态度——真诚;语言——恰当;内容——具体

3.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块二: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本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大组交流。

5.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幻灯出示:

“小明,你说话真是妙语连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语言大师。”

“杨学,你的画真美!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还得过大奖呢!你真了不起。”

“妈妈,您太辛苦了!劳累了一天,还烧了这么多的菜,真是我的好妈妈!”

7.小结:及时、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板块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赞美。

1.在我们班这个集体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

2.组织表演。

3.老师采访: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

“XX,你听了同学的赞美,有什么感受?以后准备怎么做?”

4.小结:赞美是一种艺术,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板块四:交流收获,鼓励赞美。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用各种方式,去赞美一个你最想赞美的人。

《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