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念母亲》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课前准备】
季羡林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谁?他就是在北京大学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季羡林。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⑴ 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⑵ 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⑶ 出示课题。(读出“怀念”的情感)
⑷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品读思母之情
重点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 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 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 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四、作业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二、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第一则日记(1935年11月16日)
⑴ 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⑵ 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⑶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⑷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⑸ 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
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三、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四、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
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五、阅读资料补充
季羡林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 ……此处隐藏17826个字……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补充资料,谈感受。
⑶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怀念母亲》教案 篇9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二、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三、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⑴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⑵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⑶感情朗读。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⑴ 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⑵ 感情朗读。
3、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⑴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⑵ 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⑶ 感情朗读。
4、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⑴ 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⑵ 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⑶ 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⑷ 感情朗读。
四、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五、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作业设计:
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板书设计: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课堂练习:
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系梦系的句子,读一读。
温故知新
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 )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上天空,( )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在朦胧的薄暗中。☆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出母亲的面影。☆我体会到了作者 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 的。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在心头。☆ 说“这凄凉“是“甜蜜的“是因为 。
课后小记:
《怀念母亲》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交流生字词。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4、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祖国母亲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出示第二句,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第三句,有感情地读。
2、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3、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作结。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课后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